当前,泸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。
所谓中心,需具备一定的辐射能力。
当到泸州看病的外地人越来越多,那么泸州的医药产业就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。
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,正在彰显这样的核心竞争力。
2019年以前,许多国内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、前列腺癌的人都需要到国外寻求镥-177核素治疗;2019年以后,他们则陆续来到泸州接受治疗。
2023年,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有500多人。
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重点实验室推动临床与科研相结合。
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,让许多人认识了仿制药。
泸州有一家企业也做仿制药,还仿出了一定高度。
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,中外合资。
公司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药品研究,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,其产品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、抗焦虑、抗抑郁。
目前公司拥有2个制剂生产基地和1个原料药生产基地,产品包括药品、医疗器械、特医食品,有改良创新药3款、仿制药20多款,包括律普欣、凯莱通等拳头产品16款,凯安松为全国首仿。
科瑞德的厉害之处在于科研,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。
公司制造中心执行总监赵思江介绍,公司在泸县、成都以及印度、美国建立了4个研发体系,有200多名专职研发人员;2023年,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.6亿元;目前正在研发30多种药品。
米库氯铵注射液疗效优异、临床效果好,但生产成本高导致患者用药成本高。
2023年,科瑞德启动了该产品的立项研究,通过优化工艺,成功将其年供应量提高了10倍,生产成本降低了60%。
近年来,科瑞德推动关键制造设备提档升级,实现了自动化、智能化。
建立了数字化医疗平台,方便患者获取医疗服务和信息。
同时,公司一边出资培养自己的员工,一边引进美国、印度等国的优秀人才,为创新提供活力。
赵思江说,未来发展中,科瑞德将坚持仿制和创新并重,实施以高端仿制药为基础、以改良型新药及新器械为研发重点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,努力成为中国中枢神经领域的产品领跑者。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余先河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的采访时表示,发展新质生产力,首要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,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。
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,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应用”。
就此,泸州的医药产业已开始答题。